近日,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(试行)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,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,逐步优化价格水平,同时新设“免陪照护服务”价格项目,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,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性、技术性护理服务获得增量收入。
所谓“免陪照护服务”,是指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,不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,也不再需要家属自聘护工。
在实际生活中,“一人生病全家忙”并不鲜见,特别是老年人一旦患病住院,家属很可能要被“拴住”,轮流参与陪护,即便请了护工,照护水平也有可能参差不齐。对此,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,医院明明有护士,但为何还需要护工?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,截至2023年底,我国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,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,尽管注册护士数量和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逐年增加,但距离满足多元化照护需求仍有距离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于普通病房的病人而言,护士的工作更侧重于医疗护理方面,病人的生活照护则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家属或者护工来帮助。而如果能有较为专业性的护理员,承担住院患者的24小时不间断照护服务,显然能够减轻家属的负担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护理员的出现,有助于避免“一人生病全家忙”。事实上,在一些“免陪照护服务”开展较好的国家,往往也会形成两个照护团队,一个是由注册护士组成的,承担医疗护理工作;另一个则是护理助理团队,负责生活护理,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和环境整理等,分工明确各司其职,生活护理工作人员具有专业化水平。
毕竟,照料病人生活并非简单之事,护理员不等于护工或保姆,其不仅需要一定的观察和沟通能力,以判断患者所需所想,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知识和技能,以确保照护过程的专业性和安全性。而24小时的“免陪照护服务”,就意味着患者不可能仅依赖某一名固定的护理员24小时在岗,而是更依赖于一个成熟的护理员团队。那么,在实际操作中,医疗护理员的岗位规范、护理标准和准入机制如何完善,其人员培训和评价监督体系如何建构,都有待在各地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。
来源:工人日报
作者: 舒年